close
中國時報 2008.01.24 
亞洲成長的貧窮
徐順英
(管理科學博士候選人)

     我們終究必須要面對一個殘酷的事實,以現在地球的資源和科技,是無法同時讓大部分的國家地區同時富裕的,近幾年來過度追求成長,而且忽視社會公平的結果,形成表面的經濟繁榮下,活著更多窮困的人。在這幾天全球股市震盪經濟可能走向衰退之際這個問題更引人深思。

     其實全球從未如此繁榮過,從二○○○至二○○五,世界的貿易額以每年十%的成長率快速增長,近三年來,世界經濟繼續有力的成長,其中一個關鍵因素是亞洲、非洲及拉丁美洲等新興市場和發展中國家的經濟增長非常迅速。但是這些地區近三十億人口的需求、也使得全球經濟面臨未曾經歷的困境。

     在強大需求的帶動下,石油和原物料價格飆漲,雖然這一部分的貿易額占世界總貿易額的比率,相較於從前,並沒有非常顯著的增加,主要在於能源的使用效率及生產效率比起十年前已大幅提升,抵消了部分石油和商品價格上漲的不利影響,但持續飆漲的石油和原物料商品價格,透過產業鏈的連鎖反應,終究是要對全球經濟給予致命的一擊。

     經濟原理告訴我們,當生產的數量超出最適的生產規模時,是處於生產規模不經濟、平均成本上升的階段,而這現象也代表著嚴重的資源配置錯誤強大的需求量已逐漸把全世界的製造業推向規模成本遞增的生產階段。有的國家開始限制資源的輸出例如阿根廷提高大豆的出口稅以留住資源生產生質柴油,中國大陸對鋼胚課徵出口關稅,造成全球鋼胚價格大幅提高。

     更麻煩的是,有些資源的供給是有限的,無法立即增加的。以糧食及原物料而言,理論上全世界還有許多土地可耕種,然而,從生產到實際供應間有時間落差,短者一兩年,長者有四至五年,所以短期內要靠供給的增加幾乎不可能。

     另一方面,各國政府一味的追求成長,拚命建設以鞏固自己的區域競爭力,同一時間,在全球各地興建的基礎建設、公共設施、奢華的飯店及賭場不知有幾,而其中也不乏是屬於好大喜功,或是利用率低,或是對實質生產力沒有幫助的建設。但占用龐大的建設資源,導致資源嚴重的錯誤分配結果只是成為推動物價膨脹的幫兇,使得民間消費更加緊縮。

     以金融面為例,美國次級房貸風暴又何嘗不是金融業過度追求成長的結果,如今惡果已經浮現,同時也顯示泡沫化的需求也已到了盡頭。

     從分配來看,其實有許多人是在成長下變得更窮了,世銀在二○○七的東亞報告中指出,新興東亞地區的經濟產出過去十年來整整增加一倍,區內平均個人所得則增長七十五%。不過該報告也指出,儘管東亞地區每天生活在兩美元貧窮線以下的人數,過去十年從占人口總數的五十%大幅下滑至二十九%,不過大多數地區都有財富分配不均進一步擴大的現象

     凱因斯提過「儲蓄導致貧窮」的矛盾,如今我們又碰到類似「成長導致貧窮」的矛盾龐大的需求,伴隨著科技及新的建設技術推動著世界以高速率前進,然而資源卻是稀少有限,無法負荷這麼快的成長模式,於是成長得越快,絕大部分的人在飛漲的物價下,薪資相形大幅縮水,窮得越快,已快成為普世現象。只有直接或透過金融形式間接擁有原物料資源、生產資源縱橫於全球化市場者是獲利者,而這些人畢竟只是極為少數。

     所得分配惡化的問題,將是未來數年,亞洲各國期待解決的一大課題。

     (作者曾任職金融業,目前為管理科學博士候選人)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leavescat 的頭像
    leavescat

    撒姆爾紀事

    leavescat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