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耐心的將這二篇文章看完。這是很令人深思及反省的文章 (也是很可怕的兩篇文章,應該列入恐怖類才對)。對於我們這些成年人,教育下一代的工作實在不可輕忽。聖經中的箴言22:6說到:『教養孩童,
使他走當行的道,就是到老他也不偏離。』
往往我們以為我們教養孩子的『道理』就是最好的,然而每個人的標準不同,什麼『道理』才是真的?正的?
目前分類:家庭 教育 (10)
- Jan 20 Sun 2008 08:01
你正在養成什麼樣子的下一代
- Nov 16 Thu 2006 11:37
【北歐生活─ 簡約、效率、重視家庭】
活得北歐一點兒,是現代人的嚮往,簡單、自然、幸福,北歐風儼然已成新時尚生活的代名詞,讓我們一起來透視北歐,休閒過生活。
下午的四、五點鐘,北歐人已經下班到達湖邊或山上,恣意地划船或攀岩;此刻的台灣都會區,上班族仍賣力地衝業績,繼續吃著中午剩下的便當。不成文的加班文化,讓台灣夜晚的辦公大樓依舊燈火通明,晚餐的應酬又變相地延長了工作的時間。
- Nov 14 Tue 2006 11:42
請為你/妳的誇獎道歉
朋友和我講過這樣一個故事。
她到北歐某國做訪問學者,週末到當地教授家中做客。
進屋看到教授五歲的小女兒,滿頭金髮,
漂亮的眼睛如同清澈純藍的一潭湖水,簡直驚為天人。
收下朋友帶去的中國禮物,小女孩奶聲奶氣的微笑道謝,
- Nov 13 Mon 2006 14:26
推著輪椅的馬拉松父子 --Team hoyt
跑步場上一個令人感動的傳奇"Team hoyt" [轉自網路]
再看這支紀錄片( 記得開喇叭...聽" I can only imagine")
http://www.youtube.com/watch?v=ryCTIigaloQ
父子倆通過終點的那一幕,..... 非常感人!
最近在網上閒逛,在新聞組偶爾看到一段令人震撼的片子,這部影片叫"Team Hoyt "
是在講一對父子的故事
- Sep 27 Wed 2006 13:46
以色列教育孩子的方式
1992年,當我輾轉回到以色列的時候,13歲的老大、12歲的老二和10歲的小女兒都還暫時留在中國。選擇在那時回到以色列,完全是窮途末路:我的父親是猶太人,二戰時逃亡到上海,並在那裡生下了我。
母親在我很小的時候就拋棄了我們,12歲那年父親去世,我就成了孤兒。 長大後,我在上海銅廠當體力女工。結婚生下3個孩子後,丈夫離我們而去。
留在上海,滿眼都是痛苦的回憶。正好那時中以正式建交,懷著一種逃避的心情,我 成為了第一批回到以色列的猶太後裔。
- Sep 24 Sun 2006 02:10
為什麼教會應當重視親職教育?
在一連串政壇高層的貪腐事件震撼了台灣人民時,我們不禁要問為什麼這些事
會發生,為什麼治理國家的人對錢財的處理沒有原則?為什麼阿扁.吳淑真.趙建銘和他的父母
會一起從事顯然不合宜的理財方法?
一位擔任過校長職務的人,以及一個台大醫學院的高材生及醫生為什麼會在錢財上及為人處世上有這麼多沒有分寸的行為,他的父母是如何教養他們的子女?他們給予子女什麼樣的品德教育?學校的品德教育難道對他們毫無影響?
本人無意苛責這些公眾人物,他們可能只是一個代表,只是台灣的冰山一角。在我們為台灣前途憂心時,神要我們如何回應這些事?治本之道是推動親職品德教育。親職品德教育是一箭雙鵰、一石二鳥的事工,改變父母的生命,也同時培育了孩子的生命。
- Sep 24 Sun 2006 01:38
作家事的孩子 長大工作機會多
你會不會怕孩子長大後找不到工作??
或者根本不想工作..也不會工作...那麼就別一手包辦所有的家事..
放手..放手..讓孩子參與..有參與才有學習,才有成長...
要期中考了, 孩子一樣得 拖地 清理..
做好份內的家事比考試重要...
真的根據專家學者的研究,孩子做家事不僅可以養成勤勞的習慣,更可以學到許多能力,獲得自信心與發展良好的人際關係。
- Jul 03 Mon 2006 10:02
10年後孩子,誰來教?
6月底,台大、政大3位知名教授同時出走到北大,大環境不好,我們的教授外人搶,外面的學者請不來。10年後,現在力撐大局的這一批壯年教授退休,下一代的百年教育大計,誰來負責?
文●賀桂芬 研究員●陳竫詒
台灣教授四萬多人,這三人走,是四萬分之三嗎?
- Feb 16 Thu 2006 10:02
平淡的幸福~
平淡的幸福~
註:當初崔麗心和企業家小開曾訂過婚,然後解除婚約,而這個小開
就是戈偉如的前夫-老虎牙子的小開.
ps 後來戈偉如也跟他離婚了
當年,以洗髮精廣告踏入演藝圈,形象清新甜美的崔麗心,
- Nov 16 Wed 2005 23:27
【推薦好書】孩子的成功99%靠媽媽的努力
推薦好書:韓國票選年度最佳好書
[孩子的成功99%靠媽媽的努力]
別太追究書名
書商總是要想個聳動點的名字,好吸引讀者的目光
這本書所談的
真的是說中現在台灣教育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