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秒鐘的關心

1994年6月,我十八年的好友湯姆。史金諾因為急性白血病突然間去世了。自此之後,我沒有一天不想念他。
他去世以後,許多了解我們關係密切的朋友都以不同方式來安慰我,但我感到特別有趣的一點是,他們的安慰都不超過十秒鐘,接著話題就會轉換,而在大部分的情況下,他們安慰我時,也是最後一次提到他的名字。
人們常常希望能佔據湯姆多一點時間,可不是一兩個人,而是數以百計的人。老實說,許多希望佔據你一些時間的人,並不特別關心你這個人。我並不是責怪他們,而是單純地想指出,你生命中大部分的人對你的關心大概只會維持十秒鐘,之後就各自過活了,只有少數人會參加你的葬禮,更不用說要為你的身故而落淚了。
為什麼會這樣?因為我們都在拚命向前跑。下次當某人要求你拚命向前跑、滿足其期待時,你最好先問問自己:「當我死的時候,這個人真的會想念我嗎?」

最近在看一本書,男人的七個季節-生命里程的重要指南〔學園出版〕
以上是其中一個小節的內容(希望不會違反著作權)


最近雖然常感到寂寞
但其實並不是身邊的朋友的關係
而是出在自己與人之間的疏離感吧

以前在花蓮教會的時候
常有一種經驗
就是看到教會有新朋友來時
會本著一股責任心跟熱誠去跟他說說話
但是當自我介紹完畢,講了幾句話之後
如果找不到話題後就會開始想從那裡逃開
這是對於陌生人的疏離

但是即使是教會中的朋友
很可能大家一週才見一次面,或者更少
在看見他們時,心裡是真的很高興,想要跟朋友說說話
但是那只是溫度維持久一點的差別而已
當談完正事,聊完近況,分享完最近的情報後
大家就又開始想從中逃開
去尋找下一個談話對象
如果對方竟然滔滔不絕地講下去,似乎不打算停止時
我們潛意識就會開始想說
嘿man~我已經在你身上花了該花的時間了,現在該是去找下一個的時候了,我可是還有很多朋友該去關心的呢。
於是眼光開始亂飄,回答開始簡短,避免帶出新的話題
事實上,接下來對話的目的,就是找機會結束這場對話

為什麼會有這種現象
以前我不曉得
但如今我有點明白
那是我因為在靠近之前,就已經設定了彼此間的距離跟關係
疏離感,讓我們害怕自己或對方越過了所定的界線
這種現象甚至會發生在,應該最親近的人身上
我還記得有次跟媽媽講話時,突然覺得應該去抱抱她
我印象很深刻,她下意識往後退,似乎嚇了一跳似的

不管是陌生人,普通朋友,好朋友,或是我們認為的最知心的朋友
是不是都會有這種現象呢

我心裡是渴望靠近的
但我卻
靠近了,然後想逃開

究竟是因為害怕
害怕去面對預期外的更深關係
還是
我根本不曾真的關心眼前的這個人呢?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leavescat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 人氣()